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387分复习经验
时间:2021-12-23 09:23 来源:未知 作者:hcfashuo.com 点击:次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387分复习经验 (关宇敏) 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初试成绩387,基础121,综合120,德语78,政治68。本科理工类985德语专业。下面按时间顺序总结一下各个时期的经验教训。 5月至6月 因为有去听过我们学校的法学双学位刑法的课程,所以在这个阶段是按照双学位授课的教材看了一遍张明楷的《刑法学》(大概是看重点,因为真的好厚)。但是在这里我并不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因为一方面这本书很详细,理论都比较深,只是想懂个大概对于没有法学基础的我们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事。看完这一本书我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当然其中也有当时学习状态比较懒散放松的缘故,但是这本书的难度是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这本书代表的是司考的刑法理论观点,这与法硕考试传统的四要件理论是不同的。由于我对于司考的刑法内容掌握的也并不扎实,所以导致在后期的复习中出现了一定知识点的混淆,影响了我对于法硕刑法部分的内容记忆,也导致我在这次的考试的案例题中出现了失误。所以如果不是想要准备思考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刑法部分还是直接从法硕的录音和教材开始入手为佳。 另外这段时间里,听了一遍朱虎老师2016年法硕基础班授课的录音。 7月至8月 暑假原本应该是法硕复习的重要的基础阶段,但是我没有好好珍惜,以至于给后来的学习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既是知识层面也是心理层面的。这里也想告诉自制力不太好的同学,暑假能留在学校复习就别回家。以自己为例子,因为从中学开始就是寄宿生,周末才回家,在家的时间基本上都不会用来学习,所以养成了回家很难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两个月暑假在家效率极其低下,考研的压力也被安逸的环境冲淡,加之爸妈好吃好喝伺候,所以基本上就是过着中午起床,晚上娱乐,还时不时出去逛吃一天的休闲生活。在学校就不一样了,图书馆中大把考研的战友时刻提醒着自己,相对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无法高强度学习,也能 保持一定的学习节奏,这也省去开学调整作息和学习状态的时间,减轻后期学习的心理压力。因此真心建议大家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当然自制力强的朋友不在此列。 由于华成法硕的基础班的网络课程是在八月初才开始更新,所以在漫长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的七月里,我选择性地听了一些司考民法基础课程,主要是总则,合同法和物权法部分,并配合他的讲义看了一些例题。但是我并不建议所有同学都按照这个方法,因为一方面司考的难度和知识范围都是比法硕大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因此我建议司考还是应该作为材料补充,学习的教材还是应该以《考试分析》为主。 等到八月开课以后,我就彻底将学习重心转移到了法硕的教材和课程,同时开始学习综合课。但是由于虽有提高但仍然低下的学习效率,这一个月我只把基础班的课程视频和强化班的刑法部分看完,这样就使得暑假本应该完成的强化班的任务一直拖延到了开学以后。但是我个人的学习观点是,课程是在起导入点拨作用的,绝对不能以课程为主,被课程牵着鼻子走,只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基础班的课程只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典型问题,自己的问题还是要在一遍遍地看书和理解中解决。而且相信大家也会在学习中有这样的感受,有些知识点老师讲过,笔记也记下来了,甚至自己也背住了,但是这都不代表真正地掌握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对书上内容理解归纳总结,再结合听课时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在看完一遍基础班课程以后,我配合着基础练习里的选择题,又粗略地过了一遍整本《分析》和基础班的笔记,其中法理学和宪法部分又多看一遍。法理学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的比较抽象,对于初学的我们更是难以掌握其背后的含义,加之我自己的阅读习惯一直都是速度偏快但并不细致,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掌握到什么要义,只能是通过一遍遍地尽可能细致地阅读来加深理解,甚至有些知识点到十一月了还能有进一步理解的可能。并且在法理学和宪法学上,我认为不能太依赖于基础班发的讲义。一方面这两门学科近年来有越来越细节化的出题趋势,另一方面老师们发的讲义虽然多多少少有一定补充,但相比《分析》而言,大部分知识点都比较精简,适合用于总结和知识的框架化系统化,要论框架内的知识点填充和理解,还是应该以《分析》为主。 9月 8月底开学回到学校以后,我就开始正式的集中复习。按我们学校的传统,9月中旬以前是小学期,系里没有给大四的安排什么任务,所以小学期对于我来说是整个大四上学期难得的自由复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配合暑期强化班课程的网课和讲义,把《分析》前前后后又看了一遍左右。强化班的课程主要是强调了分析里的难点和重点,配合了一些习题,大家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什么太大问题。 等到我们正式开学以后,复习的时间就更紧张了。由于我们系大四上了专业课还比较多,每周一到周四都还有小半天的课,加上十月份就要上交的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导师约谈,还有专业课的课后作业、课堂展示报告等等,剩下的复习时间很短,这也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低落、绝望和焦虑笼罩了之后的几乎整个备考过程,也严重地影响我的复习效率,摊开书只看见绝望二字简直是真实的心情写照了。因此我需要在紧张的复习中抽出大量时间鼓励自己,做心理建设,现在想想也还是觉得令人窒息。因此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尽量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适当的压力才能够激励自己,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悲观消极。至于保持良好心态的办法,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到十二月份时基本上是采取自我欺骗的方法来减轻压力,比如幻想自己考不上还能出国留学,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或者找到非常好工作,在职场如鱼得水等等,既然是天真的幻想,那就千万不能去求证真实性,否则就压力倍增了。当然我相信各位还能找到比这个更好的心理调节方法。 我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是从高中开始就很怕背诵,速度非常慢且没有耐心,所以背诵量最大的政治一直都是拖后腿的科目。因此我的计划是从十月开始背诵,避免后期背诵任务过重造成太大的压力。所以在剩下的半个月,我的任务就是在背诵分析前尽可能地熟悉《分析》,理解知识点。我的习惯是做题带动理解。因此从这时我开始接触真题,但是仅仅是客观题部分。在这半个月里,我写了从08年到13的非法本和法本的真题,感受真题的考点和出题的方式,最重要是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错题和一些疑问的选项,除了认真看答案解析外,还应该对应书上的知识点去加深印象,熟悉分析。在这里要提到一个学习基础课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把书上的法条知识点转换成简单的案例。事实上这个工作在所有的无论法硕还是司考的培训课堂上都会反复重复,老师们总是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很简单地举一个案例帮助理解,但其实在自己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忽略这一点。个人认为这是个加深理解,并且锻炼做题反应速度的方法。例如在学到保证期间时,债权人若没有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则一般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这时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甲乙丙三人,甲为债权人,乙为债务人,丙为一般保证人,约定保证期间为1年,在债务届至清偿期后一年内,甲不断向乙主张权利,但没有提起诉讼,一年都丙就不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可以自己将案例复杂化,例如设定为未约定保证期间等等。总之从法条到案例的具体转化,常常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掌握的不扎实的地方,并且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 10月和11月 从10月我就开始进行《分析》的背诵,背诵没有什么捷径,唯有不断地重复而已。整个过程对我而言非常辛苦,简直是不断自我怀疑的过程,不断承受背了忘,忘了背的过程,加之法条之拗口,常常是几个小时对着一面书神游发愣。大家可以上完找找记忆曲线,按照上面的建议进行定期复习,但这也会导致后期任务的加重,所以我几乎很难完成任务,每天都带着沮丧和怀疑入睡。大概历时将近40天,我完成了第一轮背诵,紧接着开始第二轮的背诵。但是在第二轮背诵的同时,我开始写真题的主观题部分,熟悉答题的套路和出题的角度。当然毫不意外的是,我面对大题时,仿佛如同并没有背过书本一般,只能写出只言片语,最后也只能半背半抄得把答案写上去。第二轮的背诵快了一些,大概用了30天。与此同时我开始写2014到2017的真题,但是此时客观题的正确率并没有提高,反而进入了波动状态,甚至不如第一遍背诵前的正确率来的好。这给当时的我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现在回想,这也只是知识掌握的一个过程。在做题上,有时候学的多了不一定能比学的少的正确率高,只有学的足够多了,才能有一个质变的提升。特别是综合课,客观题极度要求全面而细节的掌握,这都是大量的真题练习以后,对于题目的出题角度越发敏感,在一遍遍背诵中发现考点,才能有明显的进步。例如法制史,因为高中历史学的比较好,所以在这门课上就没下太大功夫,但是后来发现它成为导致我客观题失分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但是在研究真题以后,发现它的考点规律,例如刑罚名称,历朝法典体例名称等,就在复习时着重注意这些细节,后来果然在考试时遇到“女徒顾山”这个知识点。 另外在基础课的背诵中,也不能忽视重要的法律解释。由于《分析》的刑法分则部分比较简略,大家一定要结合讲义和相关的重要法条和法律解释来记忆。民法虽然分析比较详细了,但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看一些重要的法律解释,例如《物权法解释一》,当时在复习时有匆匆看过一遍,结果今年的法条分析题居然就涉及到解释里的内容,而这些《分析》上都是没有写的。 12月 12月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我开始了第三轮的背诵,大概用了15天。背诵的同时,我将2012年到2017的真题的非法本和法本客观题部分又做了一遍,后来将近四年的非法本真题的客观题做了第三遍,在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必要追求正确率了,最重要的事把考过的知识点都牢牢掌握了,遇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不用慌张,可以把相关法条拿过来扫一眼,但是仍然以教材为主。针对主观题部分,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没有下笔写,但是也认真看了题目,分析了答案的要点,并且将考过的题都标注在了《分析》上,以供摸索出题考点,或者区分出背诵的优先级。但其实我的个人建议是,即使是考过的题也千万不能跳过,因为今年就的法制史的简答题就是非法本和法本都曾考过的,所以一定一定要全面掌握,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分析上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是考点,这是最重要的真理。今年的题目就存在考过的点以及非常偏的冷门考点,所以不要求每一个字都背下来,但一定要都看过并且熟悉,这样考场上至少不会脑子一片空白。第三遍背诵完以后距离考试只剩下三四天了,在这个时间里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翻一翻书上的个人认为有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或者是不熟悉的地方,但其实还是要相信自己该会的都已经会了,实在慌的话也可以适当地自我欺骗。最后我就是以“考不上说不定还有别的更好的出路”的心态上了考场,但老天眷顾,给了我一个惊喜。所以不要灰心,也不要孤注一掷,总是会有不曾预料的美好的可能。 下面是关于公共课的复习经验: 首先是政治。由于我是文科生,所以还有一些基础,政治是从十月中旬开始陆续准备,翻了翻肖的那本考点分析,还配合写了《1000题》,有些不太重要的章节我就没有写,后来重做了一下错题和一些标记的题目。由于时间不够,所以我就没有写历年真题,还买了肖的《形势政策》那本小册子翻了一翻,圈圈画画一些重要的事件,紧接着开始写《肖八》《肖四》,并且背诵《肖四》的大题。因为个人觉得政治的性价比不高,所以就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所以最后成绩也是平平。 关于德语,由于我本身就是德语专业的,而且平时专业课也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文学,语言学什么的,和考试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复习过程中没有另外花时间在德语上,最后就是裸考去的。当然这里要说一点,人大的德语是自主出题的,所以没有历年真题可以借鉴,每年的题型也都有变化。比如前年似乎是专四难度,去年的考生就说已经快要飙升专八了。而我今年的感觉应该介于专四和专八之间,题型有选择、句子和短文填词、阅读、翻译、作文。考察了很多固定搭配,介词用法和一些语法,基础的分词定语,也有稍微高端的二虚以及情态动词的主客观用法。阅读比较简单,但是分值也很小,另外就是一篇德译中,难度也不大,没有什么生词,还有几句中译德,客观来说难度也没有很大(但是我不会)。作文是让你说说对于出国学习的看法,没什么特殊的要求。所以呢,小语种考生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可以在复习中省出这部分的事件留给专业课,毕竟也真的不知道该复习什么。坏处就是变数比较大,毕竟裸考有风险,写题全靠硬刚,没有什么考试技巧可言。 以上是一路走来得经历和感想,虽然每个人情况不同,但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